南方日報訊 (記者/何帆燕 張錦標 魏金鋒)小小桑芽菜,可以說是河頭村村民的“致富菜”。早晨6點,清遠英德市九龍鎮河頭村的桑芽菜基地里,農戶陳井清正在忙活。在他身后,摩托車穿梭在田埂上,采摘好的桑芽葉正被運往村內加工廠,“一天能賺上百元,收入比在城里打工還多”。 河頭村是清遠推動“一村一品”,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的縮影。立足當地特色資源,清遠正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。通過聚焦清遠雞、茶葉等優勢主導產業,一個“3+X”農業產業體系在清遠被構建起來,當地產業布局被進一步優化,利益聯結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,包括陳井清在內,越來越多清遠農民分享到了產業的增值收益。 2017年以來,結合當地土地整合工作,河頭村建成了桑芽菜基地,成立了萬子桑蠶專業合作社,以“合作社+農戶”的方式,走出了一條以農業為基礎,鄉村旅游為支撐的深度融合發展之路,不僅打開了集體經濟發展“致富門”,讓村集體收入從2017年的8.2萬元,提高到了如今的27.4萬元,更吸引了近1000人回流。 菜地里的陳井清原是村中建檔立卡貧困戶,抓住村里發展桑芽菜產業機遇,他承包了幾畝土地搞起了生產,年收入增加了3萬多元。 在清遠,鄉村產業正蓬勃發展。去年8月,清遠90個專業村和5個專業鎮進入省級“一村一品、一鎮一業”名單。12月初,憑借已培育起來的“淮山”和“麻竹筍”產業,清遠陽山縣七拱鎮西連村和英德市西牛鎮入選全國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鎮名單,至此,清遠市已有5村鎮入選全國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鎮。 “經過這幾年的發展,我們坑口村的筆架茶種植面積已從400多畝發展到3000多畝,每年可生產干茶近10噸。”筆架山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新才說。張新才口中的坑口村位于清遠市清新區,與大多數粵北山村一樣,這里山多地少無水田。但通過探索土地托管、資金入股、訂單農業和合營代管等方式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這里發展起了“茶產業”,單村集體年增收一項便已超過了10萬元。 發展優勢主導產業是清遠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的主要思路之一。近年來,立足地區資源優勢,清遠市實施農業“3個三工程”,重點發展茶葉、清遠雞、柑橘三大主導產業,同時注重培育特色產業強鎮強村,集中連片發展起了瘦身魚、烏鬃鵝、食用菌、觀光水果、蠶桑、竹筍、水晶梨、菜心、有機稻米、稻田魚、西洋菜等特色產業。 目前清遠全市茶葉種植已達到21.06萬畝,水果種植75.83萬畝,蔬菜種植217.5萬畝,筍竹面積約75萬畝,蠶桑種植7.5萬畝,家禽年出欄10591萬只(其中清遠雞年出欄約達8378萬只)。在水產養殖方面,清遠已成為了全省桂花魚四大主產區之一,產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。 |